藍田白皮松的發展歷程
發布日期:2019-07-24 | 瀏覽量:1,540
發布日期:2019-07-24 | 瀏覽量:1,540
白皮松是陜西省藍田輞川鎮特產,全鎮有著豐富的白皮松天然林資源。白皮松在成為綠化苗木之前,被輞川人稱為“白骨松”,因為它到一定樹齡,云狀樹皮脫落泛白,退過皮的樹干紋理呈白骨像,故稱白骨松。后經北京地區綠化確定用到白皮松樹以后,身價飛漲,聲名遠揚,從此隨了北京才改叫白皮松。
上世紀八十年代,古城西安綠化開始用白皮松。每年也就是陽歷3~5月有客戶采購白皮松,當時都是山苗(野生苗),挖樹人抬樹走山路十分不容易,看到白皮松有發展前途的輞川人突發奇想,平日閑時提前把山苗挖下來栽在自留地里,開春有客戶來,再在自留地里挖,不是兩全其美嗎?結果果然奏效,也招來不少模仿者和追隨者,從此輞川白皮松從野苗移栽培育一發不可收拾。
身處輞川山區的人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茶余飯后、納涼扯閑、來親訪友話題都是白皮松。因白皮松的珍貴稀有,越挖越少對山區植被也有所破壞,林業局出面限制山苗的采挖,繼而形成貨源緊俏,價格不菲的局面。
這時候有著市場眼光的周至人育出了第一批優質白皮松床苗(純輞川松樹籽)。物以稀為貴,何況白皮松的用途難以被其它植物替代,人們爭先恐后的人工播籽育苗,導致周邊地區大面積發展,最高峰時藍田南河橋至煤店三岔口形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培育苗的交易市場。
于是從(2011-2012年)一場轟轟烈烈的租地運動在藍田各個鄉鎮展開了,到處租地移苗,呈現一片生計隱然,蓬勃發展的虛景像。物極必反,是萬物的生息規律,在2013年,白皮松價格一落千丈,到了很多人不能接受的價格,在價格低谷的這幾年里,有些農戶開始心灰意冷,神情呆滯不知如何是好,陷入僵局之中。就在這時候,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口號,在藍田縣委縣政府的引導宣傳下,白皮松為輞川人民又帶來希望和生機!使輞川人民在奔小康的道路上更大膽地向前邁了一大步。
時值今日,白皮松已有三十年的發展史,挖樹工人數量猛增,挖工結幫團隊縱多,但在旺季還是挖工相當緊缺。挖工們辛勤的勞做,雙手不斷創造著生命的價值,用志強不息的精神展示著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2014年,陜西省林業廳種苗站組織專家現場查驗和鑒定,確認藍田縣為白皮松優良種源區,為藍田白皮松苗木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015年,經國家質檢總局批準(2015年第24號公告),“ 藍田白皮松 ”成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這也是全國首個涉及樹種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對提升藍田白皮松的市場競爭力和對外影響力意義非凡。
2018年,藍田縣白皮松天然林規模已達3萬余畝,人工育苗種植面積12.49萬畝。藍田白皮松銷往18個省、市、自治區,年銷售收入達6—8億元,是藍田縣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